科普动态

凝聚各界力量,共建绿美社区

发布时间:2023-09-23 作者:scbg 来源:华南植物园

——华南植物园“琪林科学讲坛”第66期回顾

 

9月16日,华南国家植物园开展了以“提升全民科学素质,助力科技自立自强”为主题的2023年全国科普日系列活动之第66期“琪林科学讲坛”。本期论坛探索新方式,开拓植物研究和文化传播跨界交流,与广州市天河区长兴街科艺社区、天河区文联、广东省科学院生态环境与土壤研究所等一同举办“大城名园 红土情思”生态文学、摄影比赛启动仪式暨广东散文诗学会采风沙龙活动,将华南植物园的植物文化资源呈现给了文学界人士和公众。

活动当天,广州、佛山、清远等地的作家采风团与社区辖内的文学爱好者、各大中小学校的艺术社团的学生近100人,一同参观广东省土壤科学博物馆和中科院华南国家植物园,随后在华南国家植物园举办“琪林科学讲坛”和社区生态文化沙龙,活动同时进行线上直播。

与会嘉宾围绕“共建绿美社区,推动社区生态文化发展,讲好生态文明与文化自信相得益彰的科艺故事”展开研讨。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徐海表示,华南植物园一直积极参与的“幸福社区 美丽科艺”系列文化活动,把生态文化理念融入社区治理,“我们将与各界继续携手并肩,努力将华南国家植物园建设成为具有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国家植物园,共同建设绿美社区。”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广东散文诗学会会长陈恵琼在讲话中提到,2023年,广东散文诗学会和社区联动,建设长兴街科艺社区华南国家植物园创作基地,以党建引领打造一个以生态文学为特色的集作家创作、研讨、活动、对外传播以及文学惠民的综合体,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创作生产优秀作品,逐渐形成“社区文学模式”,打响 “社区文学创作”品牌。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园艺中心主任王瑛介绍了华南植物园的发展历程,如数家珍般向采风团细数园中花草树木,并就开拓植物研究和文化传播跨界交流提出了“植物+”的构想,希望各界联动,深挖华南植物园的历史文化底蕴,书写植物的故事,推动园区生态文化建设。

广东省科学院生态环境与土壤所党委书记、广东省土壤科学博物馆馆长曾晓舵,与大家分享了博物馆专家团队倾心编著的科普图书《土生土长——广东土壤解读》。她解读了广东省科学院生态与环境研究所建所65年来,一代代红壤人秉承“情系红土,根植南粤”的理念,凝聚成的“胸有家国情怀,肩有潜研担当”红壤精神,希望文学创作者在深入采风中感受到土壤的神奇、土壤的美以及蕴藏在土壤中的无尽力量,创造出更多艺术精品。

在摄影沙龙讲座环节,广东省城市技师学院新闻传播学院摄影摄像技术教研室主任董鸿新以“摄影的灵魂之构图艺术”为主题,从“标准、取景技巧、构图”三个方面,结合具体案例向参与者分享摄影技巧。他指出“拍照”与“摄影”的区别。他告诉大家,拍照是镜像还原,可谓技术;而摄影涉及再现与提炼的加工创作,可谓艺术。接着介绍了一张好照片应具备的几个特点,即要有鲜明的主体景物、要能突出主次关系、要有层次感,并结合案例图片进行解析。在讲到风光摄影的取景技巧时,从寻找较高的取景位置、独特的低角度取景以及寻找有意思的前景三个角度,并指出拍摄时要注意拍摄时机和光线效果的选择。他总结出十种构图类型,包括:中心构图、黄金分割点构图、九宫格构图、三分法构图、对角线构图、水平垂直构图、对称式构图、S形(曲线)构图、十字形构图、三角形构图等,并结合实例照片,从构图设想、光线考量、色彩搭配、意境表达等方面逐一进行解析。

为充分发挥全国科普日活动的示范引领作用,用科普方式向社会呈现华南国家植物园的科研成果和生物多样性的魅力,自本次“全国科普日”活动启动以来,华南国家植物园不仅开展了2期琪林科学讲坛,还精心组织了主会场科普摆摊和“走进华南植物园探寻神奇的兜兰”等活动,以现场展示与互动体验相结合的形式,让市民更加深入地了解植物知识,同时也为公众与科技工作者提供面对面交流的舞台,助力全民科学素养的提升。

   

活动现场

徐海致辞

王瑛发言

活动合影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