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动态

暨南大学走进鼎湖山保护区开展生态实践科学活动

发布时间:2024-03-22 作者:scbg 来源:华南植物园


为探索自然奥秘,弘扬生态文明,暨南大学27名学生于3月16日至17日前来鼎湖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以环境保护为主题的生态实践科学活动。

 活动上午,同学们首先在保护区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参观了鼎湖山自然教育中心。工作人员结合沙盘模型介绍鼎湖山,重点介绍了鼎湖山保护区历年来的重大事件、历史年鉴、重点珍稀保护动物标本、中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分布及以自然保护区作为研究平台所取得的科研成果等。通过参观,同学们对鼎湖山保护区的全貌有了基本了解,并对展览室所展示的黄花大苞姜的滑动式自花传粉机制产生了浓厚兴趣。

 随后参与者投入到了“森林碳储量公民科学活动”课程的学习与探索中。通过头脑风暴,他们共同探讨了什么是“碳中和”和“碳达峰”、生活中哪些行为可能导致碳排放,同时认识到个体行为对环境所产生的影响。随后,一场生动有趣的知识讲座为同学们从国际背景、国家举措、科学研究和个人行为等角度揭开关于“碳”的环境问题,引导大家进入深层次的思考。在实地测量胸径、计算树木碳储量的环节中,同学们躬身实践,感受到科学探索的乐趣与挑战。在思考与讨论环节,同学们从全球的角度积极思考如何科学分配国际碳排放权,并结合自身实际制定减排计划。在后续的分享环节中,同学们争先恐后地抢着发言,且都有思路、有条理,分别从各国的人均历史碳排放量、各国对减排所做的贡献及从他们所采取的减排策略等方面来思考分配全球未来的碳排放权,既展现了对全球碳排放问题的深入思考,又展现了对全球环境问题的责任担当。

 下午,同学们在保护区工作人员的带领下来到户外进行野外实地考察,徜徉在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中,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与壮美。通过自然徒步探索,结合讲解员对于常见动植物的介绍,同学们不仅认识到地带性顶极森林群落的重要性和科研价值,还增进了自身对生物多样性的理解。随后,通过参观碳通量塔,大家进一步了解了每种仪器的科研监测项目,同时也认识到到科学技术在环境保护中的重要作用。

 夜幕降临,同学们进行了夜观活动。在保护区科普导师的陪同下,大家了解了夜观的注意事项,意识到夜晚对于诸多生物的重要作用,同时根据工作人员的指引积极调查夜行性动物的多样性。在夜观途中,同学们不仅观察到了螽斯、大树蛙、蜈蚣、蜘蛛、马陆等两栖和昆虫类生物,同时借助红外成像仪观测到了黄嘴角鸮和普通夜鹰等。奇妙的夜观体验进一步激发了同学们的兴趣与好奇心,使大家感受到夜间生态系统的神秘与活力。

 第二天,保护区工作人员给同学们上了一堂“森林生态系统垂直移位(增温)实验平台”课程,并带领大家实地考察。通过对平台原理和研究项目的深入了解,他们认识到气候变暖对森林生态系统的重要影响。在实地参观中,大家直观感受到了科学实验的精密与严谨。在讨论环节中,同学们深入思考了这个平台的潜力和局限性,结合自身专业及昨天所学,同学们认为还可以依托这个平台研究气温对树木碳汇能力的影响、气温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等课题,同时也提出了目前样方面积偏小及样方分布不均匀等问题,希望能在增加样方数量的同时,扩大样方面积以减少科研数据的误差,展现了对科学研究的思辨与探索精神。

 此次为期两日的生态实践科学活动,以室内学习结合野外实地探究的学习方式开展,学生在学习科学知识、野外科学探索的同时,切身体验大自然的瑰丽与奇特。通过了解和学习森林在碳汇、水土涵养中的作用,让同学们意识到人类只有敬畏自然和顺应自然,才能得以永续发展。

 作为我国第一个保护区,同时也是唯一隶属于中国科学院的自然保护区,鼎湖山保护区将始终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发展理念,继续致力于生态文明教育探索,培养更多热爱自然、关注环境的优秀人才,为构建美丽中国贡献力量。

参观鼎湖山自然教育中心

森林的碳储量课程

野外调研

活动合影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