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8-19日,如约而至的中国科学院公众科学日迎来二十周年,本届活动主题为“砥砺二十载 科学新征程”。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打开大门迎客人”,开放科普标本馆、国家级科研场所,开展科普成果展示、科普报告讲座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科普活动,为公众奉上了精彩纷呈的科普“盛宴”。
5月18日上午,广州市天河区汇景实验学校初中学生及家长来到广州地化所参加中国科学院公众科学日暨广州科普开放日活动。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大家参观了地学与资源科普基地标本陈列馆,了解地球的形成、地球内部和外部的圈层结构、板块运动等基础知识,近距离欣赏展厅里的各类地质标本,体验地震仪和偏光显微镜等科研仪器。同学们纷纷感叹矿物岩石的魅力和地球生命演化的神奇。硕大的“地质月球仪”吸引了大家的目光,同学们触摸地质月球仪,了解月球的地形地貌,寻找“广寒宫”。同时,讲解员向大家讲述了广州地化所科学家发现陨石坑的科学故事,传递了科学家精神。
参观标本陈列馆
当天,同学们还参观了广州地化所同位素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高温高压实验地球科学中心和二次离子质谱实验室。同学们可以近距离接触和感受这些往日难以一见的大型科研装置,并与科研一线人员进行面对面交流。通过实地参观科研人员的工作环境,让同学们体会科学氛围,感受科学魅力,提高科学意识。
参观实验室
5月19日上午,中国科学院广州分院举办“中国科学院第二十届公众科学日广州分院主会场”活动,活动邀请广州市越秀区黄花小学、先烈中路小学的学生参与,整场活动参与人数超2000人。在科普集市现场,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展示了古生物化石、矿物与岩石、金属矿产资源与能源等标本以及地球科学创新科研成果展板,为现场观众普及地球科学知识。
科普集市现场
古往今来,人类对月球的好奇与探索从未止步。月球到底长什么样?“广寒宫”到底位于月球什么位置?我国科学家从月壤中发现了什么?在“地质月球仪”展台,吸引了大批青少年及市民参观。公众通过“地质月球仪”认识月球、了解月球起源和演化。面对他们充满想象力的提问,科普志愿者耐心解答。趣味性十足的问答间,探索太空的种子在青少年心中悄然种下。
“地质月球仪”展台现场
在科普报告现场,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研究生武凯旋作《大撞击!月球成因与同位素证据》的科普报告。他围绕“月球成因”主题,从简单的月表现象入手,用同位素证据来说明与岩浆洋相关的大撞击模型,揭秘月球的成因。
科普报告现场
“公众科学日”是中国科学院举办的大型公益性科普活动,是传播科学知识的重要平台。每年5月,广州地化所都会开展“公众科学日”科普活动,已成为公众了解研究所、了解科技进展以及与科学家交流的重要渠道。我们希望通过开展此类活动,向全社会展示科技创新成果,激发公众特别是青少年群体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提高公众科学素养,弘扬科学精神。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