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动态

华南植物园举办植物多样性保护和科普活动

发布时间:2024-07-11 作者:scbg 来源:华南植物园

    2024年7月11日,华南植物园举办植物多样性保护和科普活动。华南植物园副主任叶清、园艺中心主任王瑛,广州市广播电视台副总编辑安勇,广州市教育局科研处四级调研员邱国俊,阳春市市委副书记梁健敏,广州市中小学校代表及媒体朋友代表共20多人参加活动。

    叶清代表华南植物园首先向社会各界对华南国家植物园建设中给予的大力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他表示,华南植物园被誉为珍稀濒危植物保护的诺亚方舟,一直致力于热带亚热带地区的植物保护、科学研究、资源开发利用与知识传播,目前迁地保护分类群18856个,其中保育珍稀濒危植物1027种。率先建立了利用生物技术、生境恢复技术和种间正关系促进技术集成方法,合作开展了珍稀濒危植物回归研究与示范,成功实现了报春苣苔、杏黄兜兰、杜鹃红山茶、虎颜花、龙州金花茶、猪血木、长梗木莲、峨眉拟单性木兰等36种华南珍稀濒危植物的野外回归。

    珍稀濒危植物保护是保障人类和我们子孙后代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也是关系未来经济和产业发展并具有非凡意义的重要举措。此次活动上,华南植物园和广州市教育局联合郑重发起“珍稀濒危植物保护倡议”,呼吁全社会行动起来,通过增强保护意识、加强调查研究、参与保护活动、倡导绿色生活、加强宣传教育等五方面行动,共同守护珍贵的绿色生命,为地球家园增添更多生机和希望。

    华南植物园曾宋君研究员以广东特有的国家一级保护野生植物猪血木为例,作了珍稀濒危植物研究进展报告。华南植物园自上世纪70年代开始开展猪血木的引种工作,1995年引种的4株猪血木生长良好并能开花结实。目前在其原产地阳春市已顺利开展了野外回归工作,未来研究团队将熟化组织培养技术,生产优质种苗用于造林,将试管苗应用于园林绿化、种子苗应用于自然回归;在广西平南县和巴马县进行群落重建,扩大野外种群数量;并利用栽培10年的植株侧枝等对猪血木的木材品质进行系统评价。

    梁健敏介绍了阳春市在珍稀濒危植物保护方面取得的进展。近年来阳春市通过加大保护力度、加强科研合作、强化推广种植、加大宣传科普等有力措施,在猪血木的保护和推广应用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成效。目前阳春市已储备猪血木苗木10万株,全市种植猪血木苗木约2万株。未来阳春市将努力提高猪血木的成活率、成材率,加强与华南植物园的合作,助推猪血木产业化发展,用心讲好猪血木的故事,打响广东乡土树种特色品牌。

    为推动广大学生和市民了解和认识珍稀濒危植物,华南植物园还启动了珍稀濒危植物种子计划暨绿美广东进校园——珍稀濒危植物种苗赠送仪式。由华南植物园园艺中心副主任吴兴、阳春市市委副书记梁健敏,共同向广州市越秀区育才学校代表朱雪梅老师、广州天省实验学校代表李毅老师赠送珍稀植物猪血木、金毛狗种苗

    基于植物园迁地保育活植物的长期观测评价,华南植物园筛选出100种特色经济植物,赠送给了广州市、韶关市和肇庆市以供地方植物园建设和开发利用,同时也将为广州市机关单位和100所科学种植科技劳动教育示范校园赠送猪血木、金花茶、华盖木、花榈木等一批国家重点保护植物种苗,助力植物园和绿美广州、绿美校园等生态建设。

    植物多样性保护离不开普通民众的参与,而加强宣传与教育是其中重要的一环。由广州广播电视台主导的纪录片《植物园的力量》在此次会上进行启动宣发。副总编辑安勇表示,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主流媒体,广州广播电视台已在自然类纪录片领域深耕多年,彭颖斌导演团队先后制作推出“生态文明”纪录片三部曲《湿地的力量》《我和我的邻居》《植物园的力量》。

    作为“三部曲”的压轴之作,《植物园的力量》将从华南国家植物园出发,以华南本土公众熟知的常见植物及部分珍稀植物为切入点,呈现一个“植物世界之窗”,讲诉植物的生命故事,及植物园近百年来取得的重大突破,探索自然保护发展的新路径。《植物园的力量》自2022年7月启动前期调研,2023年摄制组入园选定野外观察点并架设红外摄像头,在华南国家植物园揭牌2周年之际,该项目正式启动,预计将于2027年推出。

    植物多样性是我们生活和生命的保障,珍稀濒危植物更是维系生态平衡的重要一环。通过此次活动的顺利举办,旨在提高公众的植物多样性保护意识,让我们共同守护美丽的绿色家园。

华南植物园和广州市教育局联合发起“珍稀濒危植物保护倡议”

现场向广州市越秀区育才学校和广州天省实验学校赠送珍稀濒危植物种苗

参会代表合影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