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5日,广东省肇庆市高要区"双百活动"中小学科学教育提质科普大讲堂(第二期)在高要区第三小学隆重举行。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陈华勇研究员受邀走进广东省肇庆市高要区第三小学,以“地球,我们的家园”为主题,为同学们带来了一场生动有趣的科普讲座,带领大家开启了一场探索地球奥秘的奇妙旅程。
陈华勇研究员以“地球——我们的家园”为主题拉开了讲座的序幕。为了让同学们更直观地理解地球的结构,专家别出心裁地将地球比作一个鸡蛋。他形象地讲解道,地球就像一颗巨大的鸡蛋,蛋壳如同地球的地壳,薄薄的一层却起着至关重要的保护作用;蛋白恰似地幔,蕴含着无尽的能量与奥秘;而蛋黄则好比地核,处于地球的中心位置,散发着巨大的热量。同学们听得津津有味,一双双眼睛里闪烁着好奇与求知的光芒,仿佛真的看到了地球内部那奇妙的结构。
在“岩石——告诉我们地球的故事”,将孩子们带入了一个神秘的岩石世界。陈华勇研究员展示各种奇特的岩石标本,讲解它们的形成过程。孩子们了解到岩石就像地球的“日记本”,每一层纹理、每一种颜色都记录着地球漫长岁月中的地质变迁,火山喷发、地壳运动等远古事件仿佛在眼前重现。在“矿物——组成地球的细胞”这一主题中,他把复杂的地质学知识转化为有趣的比喻,将矿物晶体比作地球的“细胞”。通过精美的图片和实物展示,孩子们认识到这些微小却神奇的晶体如何构成了我们脚下坚实的大地,明白了矿物在工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对地球内部结构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在“岩石矿物——大自然的礼物”这一主题中,陈华勇研究员着重介绍了岩石和矿物对人类的馈赠。从珍贵的宝石到日常使用的金属,从建筑材料到能源资源,孩子们惊讶地发现,我们的生活处处离不开这些大自然的宝藏。同时,他也呼吁大家热爱科学,热爱大自然,合理利用资源,保护自然环境,让这份珍贵的礼物能够世代传承。
在讲座后的提问环节,孩子们踊跃发言,提出了许多充满童真又极具思考价值的问题:喜马拉雅山为什么一直在长高啊?如何判断一块石头是不是陨石?手机里藏着哪些矿物?锂电池、金属外壳是怎么从石头变来的?如何用不同工具分辨不同矿物? 寒冷的冰河时期留下了什么证据?为什么有些石头上有被冰川刮过的痕迹?陈华勇研究员耐心地一一解答,鼓励孩子们保持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此次专题讲座和科普活动,不仅为孩子们打开了一扇通往地球科学世界的大门,更激发了他们对科学的热爱和对未知的探索欲望。相信在科学之光的照耀下,这些小小的科学种子必将在未来生根发芽,茁壮成长,为推动科学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