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2日,华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20名本科生走进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地学与资源科普基地,开展本科生专业课程研学实践活动。活动旨在拓宽大学生视野,帮助他们深入了解地球科学前沿研究与应用,激发其对自然科学的兴趣与热情。
地学与资源科普基地标本陈列馆收藏了丰富的地质实物标本,涵盖了从地球演化到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行星科学和环境科学等多个领域。活动伊始,科普基地负责人简要向同学们介绍了科普基地的基本情况,并鼓励同学们要夯实专业基础,拓宽学术视野。在科普讲解员的引导下,同学们兴致勃勃地参观了馆内各个主题展区。讲解员以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述了地球从宇宙尘埃汇聚,历经数十亿年的高温熔融、板块运动,逐步演变成如今模样的故事。在矿物岩石展厅,讲解员结合地质演变过程,深入浅出地阐释了不同岩石的形成机制及其经济价值。古生物化石展区从寒武纪生命大爆发到第四纪哺乳动物,珍贵的化石标本让同学们仿佛穿越时空,感受地球生命的演化历程。玻璃展柜中形态各异的岩石标本和犹如艺术品般的矿物晶体令人目不暇接。同学们近距离观察,深刻感受到了地球的奥秘与自然的鬼斧神工。在参观过程中,同学们积极与讲解员交流互动,进一步拓展对地球科学的认知和了解。
放射性同位素14C是如何产生的?它的定年原理是什么?在科研和实际工作中有哪些具体应用?同学们带着各种问题走进广州地化所“深地过程与战略矿产资源全国重点实验室”AMS-14C前处理实验室和“先进环境装备与污染防治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加速器质谱实验室。科研人员详细介绍了产生14C的途径、14C定年与示踪原理,以及在考古学、古气候学和国家“双碳”战略中的具体应用。同学们近距离观察仪器样品的前准备过程,了解物质中的碳转化成石墨的实验过程和加速器质谱测量14C的原理和流程,并与科研人员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参观活动让同学们深刻感受到科研的魅力,培养了同学们“大胆设想,小心求证”的科学思想。
本次活动搭建了高校与科研机构交流的良好平台,通过亲眼观察、亲耳聆听、亲身体验,同学们不仅学到了丰富的科学知识,领略到地球科学的无穷魅力,更激发了对科学探索的无限热爱,助力培养新时代地球科学人才。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