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动态

广州地化所开展第二十一届公众科学日系列活动

发布时间:2025-05-20 来源: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5月17日,中国科学院以“以科学之问 启未来新程”主题举办第二十一届公众科学日。中国科学院广州分院主会场活动在广东广雅中学荔湾校区开幕,广州地化所为公众带来精彩的前沿科普主题报告和地球科学科普展系列活动。活动旨在激发公众尤其是青少年的科学探索热情,推动科技创新与科学普及协同发展。

17日上午,在广东广雅中学荔湾校区主会场上,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张乐高级工程师带来《探索月壤:揭开月球的神秘面纱》的前沿主题报告。他简要介绍了上世纪60年代末到70年代初,美国6次阿波罗载人登月任务和前苏联3次无人月球探测任务和进行的科学研究;以及我国在2020年和2024年分别成功实施嫦娥五号和嫦娥六号月球采样返回任务。重点介绍了广州地化所研究团队在嫦娥六号月壤研究上取得重大进展,该研究成果获得“2024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填补了月球背面样品研究的历史空白,为研究月球背面火山活动、撞击历史和月球背面与正面地质差异提供了直接证据,开启了月球研究的新阶段。

张乐高级工程师作科普报告

17日上午和18日上午,广州地化所分别走进广东广雅中学荔湾校区和花都校区,活动现场精心设置以"探索地球奥秘"为主题的特色展区,为师生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地球科学探索活动。展区准备了包括叠层石、王冠虫、角石、六方珊瑚等古生物化石,电气石、水晶、玛瑙、蓝宝石等精美矿物,金、铁、铜、锡等多种金属矿石,以及月球知识、古人类遗址和地震科普知识等展板。这些精美的展品生动诉说着在漫长的地质历史时期中它们在自然界形成的过程,系统展示了地球演化的完整故事,让公众仿佛穿越时空,亲身感受地球 46 亿年的沧桑巨变。科普讲解员通过深入浅出的讲解,向同学们讲解各种地质标本的名称、类型及形成过程,介绍三大岩类的特征、矿物形成的科学原理、矿产资源利用以及生命演化的完整轨迹等地球科学科普知识,极大地激发了同学们学习地球科学文化知识的热情。

5月17日,广东广雅中学荔湾校区活动现场

触摸亿万年地质脉络,对话远古生命印记。活动现场还特别设置趣味互动环节,在"生活中的矿产资源"有奖问答环节中,小朋友们积极互动,生动讲述了铁矿石冶炼成钢铁制品、铜矿加工成电线、石英砂制成玻璃等日常应用实例。同学们能够近距离观察珍贵的古生物化石与矿石矿晶等地质标本,通过互动体验加深对地球科学的理解,让科学探索妙趣横生。通过这种寓教于乐的科普形式,将抽象的地质知识转化为生动有趣的实践活动,有效激发了同学们探索自然奥秘的科学兴趣。

5月18日,广东广雅中学花都校区活动现场

本次公众科学日活动不仅是科技成果的展示,更是连接科研机构、学校与公众的重要纽带。未来,广州地化所将持续以高水平科普为翼,探索更多元化的科普模式,传播科学知识,弘扬科学家精神,搭建起公众与科学对话的桥梁,为培养青少年科学素养和提升全民科学素质做出积极贡献。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