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动态

探秘岩石中的计时器:广州地化所科普活动走进广州外国语学校

发布时间:2025-10-22 来源: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10月15日,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科普进校园活动走进广州外国语学校,张万峰高级工程师为学校初二年级物理竞赛集训班带来了一场题为《矿物里的“时光胶囊”——侦破岩石深处的历史故事》的科普报告。整场报告内容生动、趣味盎然,为同学们呈现了一场知识与灵感交织的科学盛宴。

张万峰以“矿物中的时光胶囊”为主线,引领同学们穿越亿万年的地质历史,层层揭开岩石深处所隐藏的地球记忆。报告从“沧海桑田”讲起,通过生动的图片与实例,展示了地球表面如何经历海陆变迁、山川如何演变为平原,让同学们直观感受到地球的动态变化。他以“科学侦探”的视角,向同学们介绍了放射性同位素定年法的基本原理,例如铀-铅定年、钾-氩定年等方法如何像“地质时钟”一样,帮助科学家精准判断矿物形成的具体年代。通过形象的比喻和动画演示,将复杂的衰变规律转化为易于理解的内容,让同学们在轻松氛围中掌握了关键科学概念。

张万峰还结合了“离奇的恐龙灭绝”和“嫦娥探月”等同学们非常感兴趣的话题,讲述了科学家如何一步步锁定恐龙灭绝的可能原因——小行星撞击,带领同学将视野拓展到地外天体,介绍了我国嫦娥工程从月球采集的岩石样本如何通过年代学分析,揭示月球的形成与演化历程。报告将知识点融入一个个真实且引人入胜的“历史破案”故事中,使抽象的地质年代学变得亲切而有趣,极大地增强了学生对地球科学现实意义的理解,激发了同学们浓厚的科学兴趣。

讲座现场气氛热烈,兼具科学的严谨与互动的趣味。同学们时而在听到矿物能够记录亿万年时光时惊叹不已,时而因一个有趣的地质谜题踊跃举手、积极发问,完全沉浸在利用矿物“解码”地球历史的探索氛围中。本次讲座不仅拓宽了同学们对地球科学的认知边界,激发了他们对自然科学的无限向往,更在年轻的心灵中悄然播下了科学梦想的种子。愿他们从这一刻出发,以好奇为舟、以毅力为帆,勇敢航向那片属于未来探索者的星辰大海!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