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进展

华南植物园揭示生态茶园常用间作乔木——台湾相思的抗虫物质及其形成机理

发布时间:2025-08-20 作者:scbg 来源:华南植物园

茶树(Camellia sinensis)是重要的经济作物,单一种植模式易导致茶园生态系统脆弱、虫害频发,制约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近年来,茶树与伴生植物的间作模式逐渐受到关注,其中与台湾相思(Acacia confusa Merr.)的间作在生态调控方面表现良好,不仅显著提升了害虫天敌的数量,还改善了茶叶的品质。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科研团队系统解析了茶园常用间作乔木——台湾相思所释放的主要挥发性物质,明确了(Z)-3-己烯乙酯在调控茶园节肢动物行为中的关键作用。通过茶园实验与室内选择性评价,发现(Z)-3-己烯乙酯具有驱避害虫茶小绿叶蝉及吸引捕食性天敌蜘蛛的双重作用。进一步结合转录水平分析、体内外功能验证及转录调控等手段,明确AcAAT4为催化(Z)-3-己烯乙酯合成的关键酶,且该基因的表达受转录因子AcMYC2b的正向调控(图1)。该成果不仅揭示了台湾相思间作在茶园生态调控中的物质基础及其生物合成机制,也为景观生态茶园建设体系的完善与茶树优质高效栽培技术的提升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关研究结果以题为“Mechanism mediating the biosynthesis of the anti-insect volatile (Z)-3-hexenyl acetate in Acacia confusa Merr.,an intercropping plant in tea plantations”近日在线发表在Molecular Horticulture(《分子园艺》)上。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已毕业的简国泰博士和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黎健龙研究员为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曾兰亭研究员为论文通讯作者。该研究得到广东省杰出青年基金等项目的资助。论文链接:https://molhort.biomedcentral.com/articles/10.1186/s43897-025-00165-z

图1. 台湾相思防御代谢物(Z)-3-己烯乙酯的抗虫功能与形成机制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