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1日至22日,第八届农业生态前沿青年论坛在湖南长沙举行,来自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下称亚热带生态所)、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等10余个研究机构以及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中国农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等单位的百余名专家学者参会。
本届论坛围绕农业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设置了“农田生态过程与流域环境治理”“畜禽健康养殖与农牧复合”“生态过程与服务功能提升”三个主题,包括大会报告、分会场报告等环节,共有中国工程院院士、亚热带生态所首席研究员印遇龙等4人作特邀大会报告,超60名专家学者作交流报告。
亚热带生态所所长谭支良在致辞时表示,论坛已成功举办八届,不断得到业界的认可,已成为我国农业生态青年人才交流科研进展、国际前沿等的重要平台,也在农业生态青年人才培养上取得显著成效。当前,以资源高效、环境友好为核心的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已经成为实现国家食物安全保障、乡村振兴以及双碳战略协同推进的关键需求。我国南方亚热带区域农业生产地位重要,资源利用潜力巨大,生产与生态功能并重,是开展农业绿色发展科学研究与示范、践行大食物观和保障食物安全的最佳区域。但与此同时,区域农业发展也面临着水土资源利用效率不高、种养耦合困难、农业面源污染问题突出等资源环境严峻挑战,期待与会专家学者在交流探讨中碰撞出农业绿色发展新思路、新建议、新策略。
印遇龙作了题为《种养循环助力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特邀报告。他表示,当前我国种养循环农业发展的关键是解决种植业和养殖业脱节的问题,要让二者良性结合起来。要逐步制定扶持政策,推进种养一体化生态养殖模式的推广实施;开发农业碳减排新技术,减少农业领域甲烷等非碳温室气体排放;以功能性种养一体化模式助推畜禽粪污无害化处理与资源化利用行动计划;注重种养结合创新链、产业链中功能成分的研究与挖掘。
印遇龙还展示了技术团队在国家生猪技术创新中心试验基地(重庆 荣昌)种养循化项目建设规划,该项目规模100亩,通过选种不同作物,采用滴灌系统,实施先进理念、科学管理、精准施肥,创制出因地制宜、可以复制的种养循化模式,打造了重庆市乃至西南地区种养循环示范基地的标杆,培养一批粪污资源化利用人才队伍,为推广示范、成果的转化奠定人才基础。
北京林业大学教授余新晓围绕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体系统耦合及协同权衡作特邀报告。他表示,未来需对山水林田湖草沙作为一个生命共同体的内在相互作用机制进行深入认识,形成系统研究方法;要深入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体的“山水工程”相关实践和研究,探索生命共同体多要素、多过程、多尺度耦合的定量分析方法。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曾希柏在围绕耕地健康作特邀报告时表示,土壤是一种十分紧缺的自然资源,已成为未来农业发展的重要领域,但当前仍面临土壤侵蚀、土传病害加剧、养分流失、面源污染等挑战,应在农业产地环境健康、废弃物资源化、绿色安全高效化肥等方面不断研究,探索建立耕地健康评价方法和评价指标体系。
亚热带生态所党委书记王克林围绕南方喀斯特区植被恢复的固碳服务效应作特邀报告。他表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特点。湖南等亚热带区域农业生产地位重要,资源利用潜力巨大,生产与生态功能并重,是开展农业生态与资源高效研究与示范、践行大食物观和保障食物安全的最佳区域。当前,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面临严峻资源环境挑战,亟需资源高效、生态环保农业技术支撑,亟待推进种养结合循环农业模式,期待与会者一道,共同为农业生态文明建设和践行大食物观做出新的贡献,合力助推乡村振兴。
据悉,本次论坛由亚热带生态所主办,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青年创新促进会小组承办,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广州分会、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生命科学分会、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地球科学分会和湖南省环境保护入河湖湿地生态修复工程技术中心协办。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