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7日,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举办第三届第1期“青云植上”青年学术沙龙活动,本次活动由“青云植上”学术小组和“青促会”小组共同举办,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徐海,科技外事处副处长房迈莼、“青云植上”学术小组、青促会、农业与生物技术研究中心、生态与环境科学中心师生60余人参加。
活动以“薪火相承,继往开来”为主题,共邀请3位报告人进行专题报告。首位报告人徐海以“情系草木、躬身大地”为题,细致讲述了陈焕镛、张肇骞、陈封怀、郭俊彦、刘玉壶、何椿年、何绍颐、余作岳、梁承邺九位科学的故事以及他们身上体现和传递的老一辈科学家精神。90余载芳华,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薪火相传,从广州东山石马岗的一间标本室起步,开创中国植物学研究,创建中国第一个自然保护区,建立植物园、标本馆、图书馆,编纂植物志。将单一的植物分类学研究所,发展成为多学科的综合研究机构。一代代科学家根植华南,攻克橡胶北移、水稻杂交、水果保鲜、生态复绿等科技难关,为科学研究、植物保护、资源利用、知识传播及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声情并茂的讲述,让现场听众身临其境地感受了老一辈科学家精神的历史沉淀与厚重底蕴。在场多位师生表示,该报告让他们对华南植物园有了更为深刻的了解和切身的感受,前辈们的开创和奋斗精神将激励大家在科研道路上继续前行。
第二个报告展示的是优秀青年科学家的风采,报告人是来自华南农业大学的林秋鹏教授。林教授是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研究所培养的优秀本土青年人才,在基因编辑领域做出了非常突出的成果,在CELL等顶级期刊发表了多篇有影响力的论文。林教授以“植物精准编辑技术开发之路”,用轻松活泼、生动形象的语言,以“机缘巧合走上科研之路”——“精准编辑开发遇到的挑战”——“新的身份转变”为主线讲述了自己科研成长道路上的丰富经历。首先给在座的研究生分享了自己如何在激烈的博士入学考核中脱颖而出的宝贵经验,再讲述自己博士研究生前两年经历60余个课题的失败,再到一个个重量级成果发表的背后故事,告诫大家要注重积累、追求合作、取长补短、不要轻易放弃。最后,还分享了自己转变身份后新建实验的一些感悟和经验。随后,现场多位师生与林教授在科研经历、研究方向等方面进行了深入交流。
第三位报告人是我园新引进的海归人才武东海研究员。武博士的报告展示了优秀海归青年科学家的风采,他以研究风电场对植被生长的影响为例,讲述科学研究的基本逻辑。结合自己的研究经历,从如何发现并提出一个科学问题,到对如何对提出的科学问题进行深入探索,再到如何解决科学问题并讲出一个好故事进行了系统的阐述。随后对在全球风能产业快速发展过程中,如何从科学的角度去探究其对生态系统功能的负面影响,进而进一步推动可再生能源的发展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最后,作为新成立的课题组,武博士向大家介绍了自己未来的研究方向将如何与国家重大需求相结合,随后与现场听众进行了深入交流和讨论。
此次活动的举办得到了园领导、综合办公室、党委办公室、科技外事处、信息中心和研究生部等部门的鼎力支持。对于全园职工特别是青年科技工作者和广大研究生凝心聚力,奋发有为,大力弘扬新时代科学家精神,实质性开展好建设华南国家植物园各项工作,全面开启加快抢占科技制高点的新征程具有重要的促进意义。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