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海洋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边缘海与大洋地质重点实验室师生在国内重要地球科学大会展现优秀学术成果

发布时间:2023-07-13 来源:南海海洋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边缘海与大洋地质重点实验室(OMG)博士研究生张一诺和硕士研究生成章宝分别在最近的第六届全国青年地质大会和第七届地球系统科学大会上获得“优秀报告”奖和 “优秀学生展板”奖,他们的导师均为张帆研究员。

  张一诺在第六届全国青年地质大会上作题为《热点和转换断层对北冰洋超慢速M ohn s 洋脊地形与洋壳厚度的影响》口头报告。报告内容丰富,讲述生动流畅,赢得了现场专家的一致好评,最终获得了“优秀报告” 奖。其研究主要通过统计和计算北冰洋M ohns 洋中脊的地形和地质特征,分析了热点和转换断层对岩浆供应量和洋壳厚度的影响,并结合洋脊扩张三维数值模型,探讨了热点和转换断层对洋中脊扩张过程的影响范围,揭示了Mohn s 洋中脊系统的地球动力学特征。

  成章宝在第七届地球系统科学大会上展示了题为《基于迁移学习的海底地震仪数据震相自动拾取方法-以卡斯卡迪亚俯冲带为例》的展板报告。报告内容详实、设计美观、条理清晰,在500余份学生展板中脱颖而出,获得“优秀学生展板” 奖。其研究创建了卡斯卡迪亚俯冲带地震的OBS数据集,结合现有的深度学习模型,采用迁移学习的方法开发了针对O BS 地震数据的深度学习震相拾取模型OB SP D。研究结果表明,相较于现有的深度学习模型,迁移学习模型在OBS 数据震相拾取数量和质量上表现更好。

  同时,张帆在第七届地球系统科学大会的青年学者论坛上,做了题为“海洋板块的多幕次水化作用”的特邀学术报告。报告介绍了海洋板块的多幕次水化作用,指出地球系统存在多圈层的相互作用,海水进入地球内部将导致海洋板块水化;首次水化发生在大洋中脊和转换断层,而再次水化发生在俯冲带,后者的贡献率较高。深入理解这一多幕次水化过程,对板块构造、地幔对流、全球水循环与海平面变化、地球多圈层物质与能量循环等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张一诺(右八)等领奖合照

 成章宝(右二)等领奖合照

张一诺博士生和成章宝硕士生的获奖证书

张帆作大会青年论坛特邀报告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