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动态

科学之夜 精彩零距离

发布时间:2024-11-13 作者:scbg 来源:华南植物园

以“嗨,科学!——好奇探索未知 科学连接未来”为主题的“中国科学院第七届科学节2024广州专场”11月初在华南国家植物园举行。现场还颁发了“中国科学院科普进校园湾区百校行”优秀组织奖。广州专场活动通过科学展览、实景模型、科普报告、科学文艺汇演、科学实践等形式,吸引了24家参展单位参加。其中,16家中国科学院院内外机构带来多个特色展品、节目和实践活动,让公众近距离感受科学的魅力。我园作为共同承办方,不仅提供场地和后勤保障、全面统筹协调整场活动,也积极参与了其中的“科学零距离”板块,并组织多个研究院所举办“科学与中国”之夜板块活动。

科学节现场

科学零距离

华南植物园的标本馆是国内馆藏最丰富的标本馆之一,人们在这里了解了标本馆的发展历史、腊叶标本的科学价值,参观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植物标本,以及中国仅有1份的中国新记录科标本——1974年采自于广东封开县的中华白玉簪。人们近距离感受植物标本的科学和美学,充分认识到植物对生态环境的重要性,了解一线植物学家的工作日常,感受严谨治学的科学家精神,更激发了他们对植物科学的浓厚兴趣,对大自然的热爱与探索之心。

探秘植物标本馆

我园在科学节的科普展摊上,展出了形式多样的植物压花作品和各种奇物的植物种子,充分展示了植物科学与艺术完美融合。公众在这里近距离欣赏到植物之美,了解植物生存的智慧,仿佛打开了一扇通往神奇自然世界的小窗口。在摊位上,公众还可以亲手体验压花书签制作,熟悉压花艺术创作技巧。通过“种子找妈妈”答题思考,认识植物和其种子形态,让人们更深入地了解植物的奥秘。在科普展摊前人头涌涌,公众积极参与压花书签制作、名花拼图及种子找妈妈等科普体验活动,在动手参与过程中感受科学的乐趣。活动不仅传播了植物科学知识,同时也激发公众对科学的热爱、培养观察力和探索精神,鼓励他们带着对科学的热忱,不断求知、探索未知,去发现自然之美和科学的无限魅力,为我们的生活增添更多的精彩与智慧。

华南植物园科普展摊

科学与中国之夜

精彩不落幕,白天的热情不退,“科学与中国”之夜板块继续呈上丰盛晚宴—17:00-20:00,华南植物园与广州分院共同在主会场舞台组织呈现了一台精彩的“嗨剧场”文艺汇演,与此同时还精心策划组织多个研究院所联动,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科普活动:在华南植物园开展了身边的昆虫讲座和夜探森林、夜游神秘温室,同时广东省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的动物标本馆、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的海洋博物馆、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的矿石博物馆、广东省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的华南菌类博物馆等场馆也纷纷向公众打开了神秘的大门,通过实物与标本的展示、动手实验与互动体验、专家讲解等形式引导公众了解科学、亲近自然,不仅极大地激发孩子对自然科学的好奇心,同时也增进了亲子之间的感情。

夜幕下的科学节主会场

来自广东省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的副研究员李志刚博士为现场观众带来了一场题为《身边的昆虫学》的精彩科普讲座。李志刚博士围绕“昆虫学基础知识”、“昆虫野外调查及标本采集方法”,“认识身边常见的昆虫类群”三方面展开内容,用妙趣横生的图片和生动的讲解给大家普及了昆虫的基本知识,介绍了如何采集昆虫以及昆虫标本的简单制作方法,让大家更加深入地了解身边的昆虫世界,带领观众们领略了昆虫世界的奇妙与多彩,引发了大家对昆虫生命魅力、对大自然的奇妙与多样性的阵阵惊叹。

《身边的昆虫学》讲座

时近立冬,南国广州的夜晚依然有小精灵在活跃,那高唱情歌的纺织娘(也许该称为纺织哥?)、爱发呆的黑眶蟾蜍、总是不紧不慢似乎脾气超好的蜗牛和蛞蝓,油腻腻的紫薇叶(实际上是甜的哦——不要问我为什么知道)、夹竹桃上的天蛾蛋、时刻伺机而动的长纺蛛……貌似安静的夜晚,其实也汹涌着激情和杀机……平凡又精彩的小生命,给大家带来了不一样的夜晚体验,引导大家发现身边世界的精彩,学会更尊重身边的自然和生命。

生态夜观活动

从天空俯瞰,夜幕下的温室群景区,犹如绿色城堡,美如童话。在科普老师的带领下,人们欣赏琳琅满目的植物,它们或源于高山之巅、沙漠之腹,或来自雨林之丛,植物多样性之美,深深的吸引着大家。夜晚的温室群景区,人们少有机会见到,植物有哪些不一样的状态,激起了大家的好奇心,尤其是孩子们。王莲的花儿红了脸庞、玉蕊花丝闪耀、叉叶木花蜜欲滴、合欢闭着叶子睡觉,晚上有不一样的精彩。大家一边拍照一边观察一边思考,植物为什么要夜间开花?植物园的园徽琼棕有什么故事?国家保护植物怎么会在绿化带?大家七嘴八舌的讨论着,科学的种子在人们的心中播下,大家纷纷表示这是一个愉快而有意义的夜晚。

夜幕下的温室群景区

夜探神秘温室

广东省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科普教育基地,从威猛的狮子到灵动的蝴蝶,每一个生命体都承载着独特的生存智慧和进化奇迹。孩子们惊叹于自然界的鬼斧神工,同时也学会了尊重每一个微小的生命。随后的森林动物展区以其逼真的环境模拟,让大家仿佛穿越到了原始丛林。高大的树木、潺潺的溪流声,以及偶尔传来的鸟鸣,构建了一个立体的自然生态场景,亲子们不仅学习到了森林生态系统的重要性,更深刻理解了保护自然环境对于维持生物多样性的意义。

参观动物标本馆

在华南菌类博物馆,大家认识了蘑菇的孢子、蘑菇的营养方式、食用菌、药用菌、毒蘑菇的多样性与分布等专业知识,以及具有重大经济价值的广东虫草及白肉灵芝等的模式标本、华南毒蘑菇的头号杀手致命鹅膏的模式标本、由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培育的全球第一株人工栽培的灵芝标本。最后张明博士为大家带来了一场多彩的蘑菇世界科普讲座,从真菌和蘑菇知识介绍、毒蘑菇识别误区及中毒应急处理、发光蘑菇介绍等4个方面进一步与大家分享了神奇的微生物世界,大家收获满满,对真菌世界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参观菌类博物馆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标本馆馆藏标本24万号,是收藏标本种类和数量最多并富有热带海洋特色的海洋生物标本馆。在专家的带领下,大家学习了海洋标本浸制、干制、剥制的流程以及注意事项;参观了鹦鹉螺、虎斑贝、唐冠螺、玳瑁、中华白海豚等珍稀、濒危动物标本,以及五光十色的贝类、轮美奂的珊瑚、奇形怪状的鱼、虾、蟹等动物标本等展区;认识到海洋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提高了大家了解海洋,了解生物,保护地球的意识,激发了大家对大海的探秘热情。

参观海洋标本馆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的专家带领大家参观了矿物、岩石、矿石、古生物化石标本等地质标本。活动中孩子们了解了地球和生物的演化,了解自己的“能量”有多大,了解矿物岩石的微观世界。孩子们有机会亲手操作数字地震仪,模拟地震波的传播,感受地壳运动的震撼;通过偏光显微镜,他们首次窥见了矿物岩石微观世界的细腻与复杂,每一处纹理都诉说着自然界的秘密,这些直观而生动的体验,不仅让孩子们对地质科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更在他们心中播下了探索未知的种子。

参观矿石标本陈列馆

科学的进步不仅依赖于科研人员的智慧和努力,更需要全社会的参与和支持。科学普及是连接科研与公众的桥梁,通过传播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激发人们对科学的兴趣和热情,培养公众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推动科学发展的最佳助力。科学节让公众近距离接触前沿科技成果,与科学家面对面,向全社会全面展示中国科学院重大科技创新进展和科技创新成果。为期两天的科学节,是一场形式多元、内容丰富、科技范十足的科学嘉年华,不仅使公众感受到时科技的魅力,也激发起公众尤其是青少年的好奇心和爱科学之心。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