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4日,第二十六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以下简称高交会)在深圳开幕。中国科学院系统40多家机构携270多项成果亮相。
始办于1999年的高交会,被誉为“中国科技第一展”。中国科学院历来高度重视高交会,历届参展主题,紧密结合高交会展示主线的同时,注重将国民经济主战场的实际科技需求与中国科学院战略工作重点有机结合,力求突显全院科研机构最新的创新成果。
高交会开幕
向高而攀,重大科技成果集中亮相
作为一场全球性高科技盛会,本届高交会首次全部移师深圳国际会展中心(宝安)举办,主题为“科技引领发展 产业融合聚变”,共设置国际科技、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新能源产业、低空经济与空天、高端装备制造等22个专业展。其中,国之重器重大装备、科技巨头产业链、专精特新及新质生产力、创新创业与金融服务、产教融合等5个展区均为首次设立。
随着我国区域科技创新水平逐步提升,创新高地引领作用持续增强,科技创新中心等区域协同创新发展成效进一步显现。本届高交会中,来自上海、天津、广东、江西、湖北、黑龙江等众多省区市展团以及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百余所科研院所与高校参展,展团总数达200余个,展团数量创历史新高。
作为“资深”的重要展团,今年中国科学院展区设在9号馆“国之重器重大装备”,总面积2046平方米;中国科学院展区以“抢占科技制高点,赋能新质生产力”为主题,集中展示中国科学院实施“率先行动”、“十四五”规划、以及在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创中心建设中取得的科技创新成就。
基于百千瓦强流质子超导直线加速器的医用同位素药物研发平台、制储一体化高效复合相变蓄冷关键技术、便携式超声导波无损检测仪器、基于具身智能机巢的无人化智能化巡检系统……今年中国科学院参展的270多项成果,涵盖先进造制、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与智能制造、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与新型储能、空天海洋与农业、合成生物等领域。
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广东省一直以来都是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中国科学院在广东省的科技创新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展馆现场,由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研制的国内首台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医用重离子加速器亮相高交会。该装置实现了国产设备零的突破,首台装置于2020年投入临床应用,截至2024年10月底,首台装置已完成治疗患者1600余例(含临床试验46例)。跟踪统计数据显示,46例临床试验受试者5年生存率达到64.04%,远超我国现有常规放疗癌症治愈率36%的水平。该装置于今年落地广东惠州。
中国科学院展区
向新而行,加快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今年高交会上,中国科学院控股有限公司及旗下基金投资企业,在生物医疗、新材料、高端装备与智能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空天海洋农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展出多项科技成果。其中,生物医疗产业领域的硼中子俘获治疗设备引人关注。该技术源于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承担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中国散裂中子源项目,是一种新兴先进的肿瘤精准放疗方法。
生物质热解碳汽联产技术是中国科学院新疆理化技术研究所自主研发。该项目以生物质热解碳汽联产为技术路线,分别在基础研究、关键技术、装备研制、产品研发、产业示范开展全链条攻关,已建立年处理量3至5万吨的生产线多条,输出产品为高端碳材料和热能(蒸汽),对实现“碳中和”目标具有重要意义,具有良好的经济社会及生态效益。目前已在新疆和山东建立了活性炭两大生产基地,未来将在全国建立20个生产基地,打造年产十万吨活性炭研发制造平台。
由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联合其孵化企业中储国能(北京)技术有限公司研制的先进压缩空气储能技术也亮相高交会。该团队攻克了先进压缩空气储能技术多项关键技术难题,研制出1-300MW级多级宽负荷压缩机、多级高负荷透平膨胀机以及高效紧凑式蓄热换热器等系统核心设备,建成了国际首套1.5MW、10MW、100MW、300MW先进压缩空气储能示范项目,核心技术装备自主化率达100%。
向势而生,探索创新发展新赛道
在本届高交会上,深圳先进院坐拥“主场优势”,携130余项创新成果亮相,重点展示了医疗设备与科学仪器、生命健康与合成生物、先进电子与能源材料三大主攻方向,以及“AI+”与“合成+”两大新范式的亮点成果。
随着大语言模型等人工智能新技术的涌现,AI+图像修复、AI+公共卫生防控、AI+法律、AI+疾病筛查、AI+工业制造、AI+材料创制……一系列人工智能技术与各应用领域结合的成果在深圳先进院展区展示。
例如,深圳先进院数字所研究员董超团队展示了一款智能画质增强大模型SUPIR,该技术被称为图片修复的“天花板级技术”,可有效修复多种类型的退化图像,还支持通过文本提示进行图像恢复的精细控制。据了解,该技术已面向市场化应用,使用人数上万人。
深圳先进院集成所研究员杨之乐团队展示的“智能化工业机器人与工业具身智能大模型平台”,实现了工业具身智能机器人多场景泛化应用的多模态动态感知、实时分析、自主决策和精准执行,目前已在国内多个相关领域的央国企、头部民营企业开展批量产业化应用。
修复血管的活体“胶水”、微生物活性分子助力抗衰、合成生物手段探索减碳新策略……合成生物学的发展为生物制造提供了最底层的技术支撑,在农业、生物医药、能源环境等领域应用前景广阔。在合成生物制造展区,深圳先进院合成所研究员钟超团队展示了“重组贻贝粘蛋白的绿色生物制造”的项目。
深圳先进院展台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