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进展

南海海洋所 | 最新研究清晰刻画四川盆地油气资源富集规律图

发布时间:2025-08-21 来源:南海海洋研究所

近日,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王志研究员联合西南石油大学王剑教授团队及中国石油,开展四川盆地深部构造研究,揭示了其前寒武纪基底隆凹构造格局及其与油气富集区的密切关系。相关成果发表在国际地学期刊《地球物理研究杂志:固体地球》(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Solid Earth)。研究员王志为第一作者兼共同通讯作者,西南石油大学教授王剑为共同通讯作者。

四川盆地是我国最重要的天然气产区,据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第四次评估,其天然气储量高达38.1万亿立方米。 然而,深部前寒武纪基底(形成于6亿年前)因结构复杂,长期制约油气勘探精度—传统技术仅能探测单一地震波参数,难以还原复杂的地下构造。

研究团队通过627个新地震监测站同步采集187,356组地下纵波(P波)与横波(S波)信号,采用多参数联合地震波CT扫描技术,基于多参数联合反演技术构建的高精度三维模型(纵波速度、横波速度及泊松比),首次清晰刻画出横贯盆地的巨型马蹄形凹陷带与纵贯西南的L形地质隆起带。 数据分析显示: 76%的天然油气井分布于L形隆起带及其斜坡区,21%的气井位于凹陷过渡带。这一"深部藏宝图"揭示了远古构造对油气运移的关键控制机制,破解了四川盆地"油气井集群分布"的长期谜题。

研究成果不仅能以隆凹格局为依据为勘探靶区优选提供科学支撑,明确L形隆起区作为新层系勘探突破的重点方向,还可显著降低无效钻井成本、提升探井成功率,在油气勘探实践中具有重大应用价值。

该研究由中国石油-西南石油大学创新联合体科技合作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联合资助。

相关论文信息:Wang,Z.,Du,Q.,Wang,J.,Wen,Y.,Zhou,G.,He,Y.,& Fu,X. (2025). New pattern of uplift‐depression of the pre‐Cambrian basement in the Sichuan Basin: Constraints from multi‐seismic parameter imaging. 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Solid Earth,130,e2024JB030152.

原文链接: https://doi.org/10.1029/2024JB030152

图1 四川盆地及其周边板块构造、前寒武纪基底L形隆起与马蹄形凹陷构造格局及油气资源分布图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