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植物资源种类丰富,应用类型多样,为产业化应用奠定了基础。但项目实施前,广东部分地区的植物资源本底不清,资源利用少,严重制约着植物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
由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物种多样性保育研究组邢福武等牵头、组织6家单位进行产学研合作,历经18年,查清了广东植物资源现状,评价挖掘出广东特色植物资源种类,并进行产业化关键技术研究和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成果。
该项目把基础研究与应用紧密结合,重点查清了南岭、云开大山、珠三角地区和丹霞地貌等生物多样性关键地区的植物资源现状,发现新种26个。同时对经济价值较大的植物不断跟踪挖掘,培育出国家授权新品种10个,与关键技术结合形成了广东新品种的地方特色;项目对蔷薇科、木兰科等进行了世界性专科研究,结合该科植物观赏和生态学特点,挖掘出62种新优植物用于园林绿化,解决了樱花属和檀香等栽培繁殖和养护技术的难题;在生态修复方面,重点开展了特殊生境的适生植物评价,筛选出用于特殊生境生态修复植物42种,攻破了岩质和矿山边坡的生态修复、土壤改良和水污染净化等关键技术。共出版专著16部,发表论文230篇,其中SCI论文95篇;获授权专利69项,其中发明专利36项,美国授权专利1项;获国家授权新品种10个;获广东省高新技术产品14个;制定地方标准5项;其新优品种和关键技术在全国20多个省份进行推广应用,生产苗木1.4亿株,在国内带动辐射推广22万亩,累计新增销售额104亿元,产生了良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附件下载: